與父母談對子女的教育問題

方慧慧
font print 人氣: 3
【字號】    
   標籤: tags: ,

俗話說「生兒容易養兒難」,如何培養孩子喜歡讀書,如何培養孩子喜歡運動,如何培養孩子成為正直、善良、有愛心、有責任感的人,成為每個為人父、母者不斷思考的問題。有些父母將教育孩子的責任一味地推給學校,殊不知,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, 家長、社會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。

那麼,身為父母又該如何承擔起這份教育的責任呢?事實上,父母應在懷上孩子後,就要開始進行第一步的教育了。

胎教

科學研究證明,婦女在懷孕期間,對胎兒就進行教育益處甚多。胎教並不是現代科學的發明,在中國古代就有。一些有德行的人就已經開始重視胎教了,但與今天所說的,卻有著相當大的差別。

周文王的母親懷他的時候,眼睛不看不好的顏色,耳朵不聽淫蕩的聲音,嘴裡不說戲謔調笑的言語。因此,文王生下來就明白甚麼是賢聖,並最終成為一代聖主。

有才德的人認為,婦女在懷孕期間可以進行胎教。進行胎教的孕婦,睡覺不側臥,不在靠邊的地方坐,不一隻腳站立,不吃亂七八糟的東西。食物切的不端正不吃,炕席舖的不正不坐,眼睛不看不好的顏色,耳朵不聽淫蕩的聲音。晚上則談論正事。這樣,生下來的孩子才會形容端正,才藝博通。

那麼,胎兒是否真的有感知呢?答案是:不僅有感知,而且能聽能看!我有一個一直從事打字工作的親戚,生有一女。這孩子小時候認字快得驚人,還沒上小學就可以自己讀小故事書了。她還很喜歡讀電視中的廣告、地名等等。一次我去她家,她正在看電視,當播到天氣預報時,她就用小手指著,給我讀地名,一個也沒錯,那時她還不到五歲。

還有一個外語老師給我講過,她孩子小的時候,話還說不會說呢,就喜歡看電視中的少兒英語節目。長大後學外語從來沒說難過。因此,家長的修養和愛好怎麼能說對胎兒沒有影響呢?!

學前教育

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類拔萃的,無論他幹甚麼。那麼,這就需要培養孩子的耐力和勇氣。而這些是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,從小事起一點點培養的。舉一個很小的例子:孩子學系鞋帶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但這是培養孩子耐心耐力的很好機會。有很多孩子系半天也系不上,也不要大人幫忙。可有很多家長,既不想孩子怎麼想,也不想自己怎麼教,三下五除二就給繫上了。這對孩子來說,失去了一次多好的教育機會呀!其實家長只要用最簡單的方法,教給他就行了。

與此同時,家長還要培養孩子愛讀書學習的良好習慣。雖說三歲看到老,脾氣秉性與生俱來。但愛讀書學習,是完全可以靠後天培養的。街坊有個很淘氣的八歲的孫子,暑假回來住在姥姥家。今天拔老張家的葡萄,明天打老王家的花盆……。鬧得姥姥天天給人家賠不是。後來姥姥找來一套《西遊記》小人書。姥姥的文化不高,讀書時總是三個字一頓,三個字一頓的,就這樣天天讀給他聽。打那起,淘氣的孩子不見了,看到的是一個整天跟著姥姥讀小人書的孩子。第二個暑假,我們依然聽到的是姥姥那三字一頓的讀書聲。可打第三個暑假開始,就換成孩子給姥姥讀書了。國外的孩子喜歡睡覺前讓大人給他讀故事,這不僅培養了孩子愛讀書的習慣,又給了孩子一個豐富的生活。孩子的許多興趣和愛好,都來自那些書本裡。

當然家長一定要有耐心,做這些事最忌諱的是:三天打魚兩天篩網。在孩子有進步時,家長一定要給予適度的表揚並及時肯定他們的耐心和好學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要提醒家長的是:在與孩子交往中,往往身教重於言教。也就是說,想要有一個好孩子,首先自己要做好。另外家長的作用是引導,而不是強迫。要掌握好這個尺度。讀書也好玩也好,要由易而難。也不要小看了孩子們微不足道的進步,對他們來說那可不是一點點。

另外,有些家長愛孩子愛到一切都由著他,孩子是沒有是與非的概念的,就像沒有危險概念一樣。所以告訴他對於錯,跟告訴他甚麼是危險一樣重要。

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摸索過程,由於每個孩子的不同,教育的方法就會有差異。對待一個愛玩的孩子,你要用更有趣的故事去吸引他。對一個坐不住的孩子,你要在他累趴下之後再給他講故事,才會有好的結果。@*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
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,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。
related article
  • 十年前,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、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,踏上了在家教育(homeschool)的旅程。
  • 我們必須從「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,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」來進行治療。
  •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?如今,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。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,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。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,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。真正有教育性、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?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?好在它們仍然存在,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。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,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、想像力、樂趣、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。
  • 「為什麼要生孩子?」,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,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。
  •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,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、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。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。
  •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,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、關注和認可。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,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。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,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、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。
  • 我們已經知道,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。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,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、有益的面向。他必須確保,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,而非精神疾病、身心失調。
  •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,作為家長,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「啦啦隊長」,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「直升機父母」,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。
  • 我們知道,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,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;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、堅忍和自信,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,而且應該視「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」。
  •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。一聽到音樂,無論何時何地,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,然後靠在沙發、椅子或父母的腿上,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。有時,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,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,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。
評論